南农33(国审豆2009028)
特征特性:‘南农33’以‘南农86-17’为母本,‘淮豆2号’为父本,经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。该品种白花、棕毛,有限结荚习性,株高83.1厘米,底荚高度24.7厘米,主茎节数18.3个,分枝数4.2个,单株荚数61.3个,百粒重23.7克,种皮黑色、子叶黄色,种脐白色。成熟不裂荚,落叶性好。蛋白质含量45.21%,脂肪含量18.63%,属高产优质特异品种。
产量表现:2006—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187.4千克,比 ‘南农88-31’增产2.9%。2008年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72.6千克,比‘南农88-31’增产1.0%,居参试品种第一位。2009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南农508(苏审豆200902)
特征特性:出苗势强,幼苗长势旺,幼茎绿色,叶椭圆形。植株直立,有限结荚习性。白花,荚棕褐色,茸毛灰色,荚弯镰形。籽粒近圆形,种皮黄色,种脐淡褐色,外观商品性较好。成熟时落叶性好,不裂荚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生育期118天,较对照长2天,株高71.8厘米,结荚高度17.4厘米,主茎17.1节,有效分枝3.4个,单株结荚58.0个,每荚1.9粒,百粒重17.9克。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测试中心测定,粗蛋白质含量38.4%,粗脂肪含量19.5%。经南京农业大学大豆所接种鉴定,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。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较轻,抗倒性较强。
产量表现:2006-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168.9公斤,较对照南农88-31增产8.1%,2006年增产显著,2007年增产极显著。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.2公斤,较对照增产6.9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轮作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;(2)播种期。适宜播期为6月中旬,条播、撒播、点播均可;(3)种植密度。每亩1.2-1.3万株,行距50厘米左右,株距13厘米左右,亩用种6公斤左右;(4)肥水管理。施足基肥,亩用纯氮2.5公斤左右,五氧化二磷2.5公斤左右,氧化钾2.5公斤左右,花期根据苗情亩追施纯氮3公斤左右。开花结荚后注意抗旱排涝,保持土壤湿润;(5)病虫草害防治。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。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。
菜用大豆6号(苏审豆200901)
特征特性:出苗势强,生长稳健,叶片较大,卵圆形。株型半开张,有限结荚习性。白花,鲜荚绿色,茸毛灰色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播种至采收100天,比对照长15天,株高74.1 厘米,主茎15.5节,分枝2.7个,单株结荚36.4个,多粒荚个数百分率76.5%,每公斤标准荚389.9个,二粒荚长5.7厘米,宽1.4厘米,百粒鲜重59.6克,出仁率50.7%。口感品质微甜稍糯。经南京农业大学大豆所接种鉴定,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。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较轻,抗倒性较强。
产量表现:2006-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,三年平均鲜荚亩产612.3公斤,较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4.9%,2006年增产极显著,2007年与对照相当,2008年增产显著,鲜粒亩产309.6公斤,较对照增产4.6%。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701.8公斤,较对照增产14.0%,鲜粒亩产351.0公斤,较对照增产7.2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轮作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;(2)播种期。一般在6月下旬,晚播不迟于7月20日;(3)种植密度。每亩1.0-1.2万株,行距50厘米,株距13厘米左右,一般亩用种6公斤左右,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;(4)肥水管理。施足基肥,一般亩施纯氮3公斤左右,五氧化二磷2.5公斤左右,氧化钾2.5公斤左右,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纯氮2.5公斤左右。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,保持土壤湿润;(5)病虫草害防治: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。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。采收前15天内禁止用药治虫;(6)收获。当籽粒充实饱满,豆荚呈青绿色时,适时采摘青荚。
南农701(国审豆2010013)
特征特性:‘南农701’以 ‘南农87-23’为母本、‘楚秀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。该品种紫花、灰毛,有限结荚习性,生育期101天,平均株高53 厘米,百粒重30~33 克,籽粒较大,椭圆,黄皮,脐色深褐色。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C-18。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6.99%,脂肪含量19.08%,属于高蛋白品系。
产量表现:2008和2009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182.22千克,比对照品种‘华夏1号’增产4.45%。200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70.78千克,比‘华夏1号’增产0.62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在我国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作夏大豆种植,该品种可以作为籽粒和鲜食兼用品种。2010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南农99-6(国审豆2010016)
特征特性:‘南农99-6’是以‘南农18-6’为父本、‘徐豆4号’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。该品种全生育期117天,白花、棕毛,亚有限结荚习性,株高96厘米,种皮、子叶黄色。蛋白质含量41.48%,脂肪含量20.41%。
产量表现:2008和2009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晚熟组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192.7千克,比‘南农88-1’平均增产14.6%。2009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晚熟组生产试验,亩产199.9千克,比‘南农88-1’增产14.7%。
适宜种植区域:该品种适合于江苏省南京、南通、泰州及浙江、江西省吉安和四川省南充等地区作夏播或秋播大豆种植。2010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苏鲜豆19号(苏审豆2010001)
特征特性:‘苏鲜豆19号由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,属夏播晚熟鲜食大豆品种。该品种出苗势较强,生长稳健,茎秆较粗,叶片较大,卵圆形,叶色深。株型半开张,有限结荚习性。紫花,鲜荚绿色,茸毛灰色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播种至采收92天,株高63.5厘米,主茎15.0节,分枝2.9个,单株结荚43.3个,标准荚32.4个,多粒荚个数百分率75.0%,每公斤标准荚442.3个,2粒荚长5.6厘米、宽1.4厘米,百粒鲜重54.8克,出仁率50.7%。
产量表现: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835.0公斤,鲜粒亩产445.3公斤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。
苏鲜20(苏鲜豆20号)
特征特性:出苗势较强,生长稳健,幼茎淡绿色,叶片披针形。株型半开张,亚有限结荚习性。紫花,鲜荚绿色,茸毛灰色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播种至鲜荚采收114天,比对照长23天,株高101.8厘米,主茎16.5节,分枝1.5个,单株结荚28.2个,多粒荚个数百分率78.0%,每公斤标准荚446.1个,2粒荚长5.8厘米、宽1.1厘米,鲜百粒重52.4克,出仁率52.1%。口感微甜稍糯。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,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和SC7株系。
产量表现:2008~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,两年平均鲜荚亩产665.1公斤,较对照台湾292增产5.6%,2009年增产极显著,鲜粒亩产347.9公斤,较对照增产7.0%。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723.3公斤,较对照增产3.4%,鲜粒亩产359.7公斤,较对照增产5.1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春大豆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合理密植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。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,晚播不迟于3月25日。地膜覆盖,出苗后及时破膜防止烧苗,力保全苗。每亩定植1.6万~1.8万株,行距40~45厘米,株距10厘米左右,一般每亩用种量5~6公斤,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;(2)肥水管理。施足基肥,一般亩施纯氮3公斤、五氧化二磷2.5公斤、氧化钾2.5公斤,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纯氮1.5~2.5公斤。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,保持土壤湿润;(3)病虫草害防治。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,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,采收前15天内禁止用药治虫;(4)收获。当籽粒充实饱满,豆荚呈青绿色时采摘荚果。
苏鲜21(苏鲜豆21号)
特征特性:出苗势强,生长稳健,叶片较大,卵圆形。株型半开张,有限结荚习性。紫花,鲜荚绿色,茸毛棕色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播种至鲜荚采收104天,比对照长14天,株高90.4厘米,主茎19.8节,分枝1.5个,单株结荚40.8个,多粒荚个数百分率71.7%,每公斤标准荚347.1个,2粒荚长6.0厘米、宽1.4厘米,鲜百粒重77.0克,出仁率53.2%。口感香甜柔糯。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,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。
产量表现:产量水平。2008~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,两年平均鲜荚亩产685.6公斤,较对照通豆6号增产6.9%,2008年增产极显著,2009年增产显著,鲜粒亩产363.9公斤,较对照增产4.1%。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790.8公斤,较对照增产3.1%,鲜粒亩产435.3公斤,较对照增产7.6%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合理密植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。一般在6月15~30日播种,晚播不迟于7月20日。每亩定植1.0万~1.2万株,行距50厘米、株距12厘米左右。一般亩用种6公斤左右,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;(2)肥水管理。施足基肥,一般亩施纯氮3公斤、五氧化二磷2.5公斤、氧化钾2.0公斤左右,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纯氮2.5公斤。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,保持土壤湿润;(3)病虫草害防治。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,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,采收前15天内禁止用药治虫;(4)收获。当籽粒充实饱满,豆荚呈青绿色时采摘荚果。
南农34(苏审豆201103)
特征特性:出苗势强,幼苗基部紫色,生长稳健,叶片卵圆形,叶色深。植株直立,有限结荚习性。白花,籽粒近圆形,种皮黄色,种脐褐色,商品性好。成熟时落叶性好,不裂荚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生育期119天,比对照长6天,株高84.9厘米,结荚高度18.3厘米,主茎19.3节,有效分枝2.2个,单株结荚52.6个,每荚1.8粒,百粒重20.4克。2009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,粗蛋白质含量41.6%,粗脂肪含量19.9%。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,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。
适宜种植区域:属淮南中熟夏大豆品种,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。
产量表现:2008~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176.9公斤,较对照南农88-31增产5.2%,2008年增产极显著,2009年增产显著。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2.6公斤,较对照增产8.7%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合理密植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。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,最适播期为6月中下旬。每亩定植1.2万株左右,行距40~50厘米、株距13.3厘米。一般亩用种5公斤,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;(2)肥水管理。一般基肥亩施纯氮1.5公斤、五氧化二磷2.5公斤、氧化钾1.0公斤,花期根据苗情亩追施纯氮2.5~5公斤。播种出苗期注意排水防涝,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,保持土壤湿润;(3)病虫草害防治。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,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。
南农38(国审豆2011013)
特征特性:生育期平均113天。株型收敛,有限结荚习性。株高56.2厘米,主茎11.7个节,有效分枝2.1个,底荚高度16.4厘米,单株有效荚数27.4个,单株粒数56.9粒,单株粒重11.5克,百粒重20.7克。卵圆叶,白花,棕毛。籽粒椭圆形,种皮黄色,有光泽,种脐深褐色。接种鉴定,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,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。粗蛋白质含量41.71%,粗脂肪含量19.70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,点播株距10厘米,行距45厘米,条播行距45厘米。2.亩施钙镁磷肥30千克及人畜粪水1000~1500千克作底肥,红黄壤酸性土壤加施适量石灰,追肥在三叶期施用,亩施尿素4~5千克,氯化钾5~7千克。
产量表现:2009~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183.6千克,比对照平均增产10.7%。201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77.0千克,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.1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在浙江、江西、湖北武汉、重庆永川、四川中南部、江苏沿江地区春播种植。
南农39(苏审豆201203)
特征特性:出苗势强,生长稳健,叶片卵圆形,叶色深。植株直立,有限结荚习性。白花,籽粒椭圆形,种皮黄色有光泽,种脐褐色,商品性好。成熟时落叶性好,不裂荚。省区试平均结果:生育期113天,比对照长7天,株高74.8厘米,结荚高度16.6厘米,主茎17.8节,有效分枝2.5个,单株结荚59.9个,每荚1.8粒,百粒重20.1克。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,粗蛋白质含量39.0%,粗脂肪含量19.4%。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, 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。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较轻,抗倒性较好。
产量表现:2008-2010参加江苏省区试,三年平均亩产185.6公斤,较对照南农88-31增产10.7%,2008年、2010年较对照增产极显著,2009年增产显著。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9.6公斤,较对照增产13.4%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(1)轮作。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;(2)播种期。一般在6月中下旬, 播前晒种1-2天;(3)种植密度。中等肥力地块每亩1.25万株左右,高肥力地块应适当降低,低肥力地块可增加至1.45万株左右。行距40厘米为宜;(4)肥水管理。一般基肥亩用纯氮1.5公斤、五氧化二磷2.5公斤、氧化钾1.0公斤左右,花期根据苗情亩追施纯氮2.5-5公斤。注意抗旱排涝,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;(5)病虫草害防治。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,播后及时防病治虫除草。